葡萄酒和有闲时光
当下的,如果在波尔多红酒里添加雪碧,不管这个喝酒的人握杯子的姿势有多么的优雅,多么的,都会在酒桌上丢脸,没有多少人会尊重。因为人喝葡萄酒要慢慢品尝,用心品尝,葡萄酒和有闲时光是怎么样的呢?
“有闲”对应文化,有“无用”之意。也就是说,在选酒、启瓶、醒酒、闻香到品尝这个过程越是讲究和繁杂,葡萄酒到达口腔进入肚肠的目标价值就越为减弱。随着对葡萄酒的理解越深入——几千年的酿酒技术和西方“旧世界”的文化、政治背景通通都成为葡萄酒知识中的附件,充实这个“有闲”时光每一个刻度,令其丰富我们的概念,而不是味觉。
从概念上来讲,品葡萄酒的社会地位断然是与雪碧壁垒分明的,两个分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和阶层的饮品,并非口感,而是由概念来区别它的对味与不对味。看似经济消费能力成为其中的分界线,实则是并列的两个条件:有钱、有闲。2013 年瑞士信贷《财富报告》显示,前10% 富豪中,富豪数量仅低于美国和日本,高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种种财富报告每年更新及预测,不管怎样,并不缺有钱人。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位先生对红酒知识有着十分的了解,彼时他住在广州寺贝通津街一所租来的旧房子里,写着一些落寞而不乏才思浮闪的文字。即是“有闲”,但不叫有钱,媒体将这种生活形态命名为 “小资”。
“小资”是对“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启蒙或觉醒,但仅仅止步于“自我满足”。因为缺乏对财富的更高要求,远不能成为气候。相比之下,“有闲”是有可能成为“新世界”的“阶层”的。按凡勃伦的归纳,“有闲阶层”等于贵族、教士等在分工上完全地脱离了生产的社会少数群体——这是“旧世界”划分“有闲阶层”的方式。
而在“新世界”,尤其是经历过马克思《资本论》教育的先富起来的人,是否能够形成一种对新世界中“有闲”的生活的追求?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是指:会赚钱等于会花钱吗?像买大白菜一样冲进欧洲的品店、建起地下酒窖,是否就获得了财富的同时也得到了财富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有闲阶层”并非等于追求“无用”,它本质上有推动艺术和文化的作用。我们在这里借用红酒——准确地说,是葡萄酒这条生活线索,并非是想要说明葡萄酒产生的生活形态。至少,它的品尝过程如此精准地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进入精神升华的姿态,这种姿态彰显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其实,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喝葡萄酒要是一种仪式,金钱很少投入,时间、精神跟智慧一起演绎,让大家向往的新生活,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好。喝葡萄酒要慢慢喝,可不要一口就喝完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