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沫的轻吟与琥珀色的诱惑中,啤酒市场不仅被酿造工艺和品质所塑造,更被人类心理的微妙力量牵引。今夜,让我们共同探索这杯液体黄金背后的心理奥秘。

  俄罗斯河酒坊的老板希尔鲁佐无疑是这种风潮的前列见证者。在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开始酿造一种双份印度爱尔啤酒,当时鲜有人问津。“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些啤酒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喝掉的。”他回忆。到了现在,双份印度爱尔啤酒已经成了销量增长较快的种类之一。在啤酒鉴赏家们看来,这种曾被认为苦烈得难以入口的啤酒,如今只是入门级的饮料。

  说到“鉴赏家”和“门外汉”,就涉及另一个问题了:啤酒不仅是一种提供能量的饮料,它也是一种社交饮品,一种让你表达自己和被社会接受的载体。在斯坦福商学院的托马拉教授看来,如果你能欣赏一种很小众的东西,甚至用一种自虐的方式,那么你会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满足感。

  另外,苦烈的啤酒价钱更贵,这也是原因之一。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普拉斯曼教授曾在2007年作过研究,人们真的相信,同一种酒从标价90美元的瓶子里倒出来时,比装在标价10美元的瓶子里要美味。不仅测试者的主观评分如此,连他们通过fMRI扫描出的大脑活跃度也如此。“当他们喝下那些昂贵的啤酒而非大路货时,也向外传送着一种高人一等、品位非凡的感觉。”普拉斯曼说。

  这些优越感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限量的精酿啤酒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尽管它们仍然属于一种小众消费品。清淡爽口的啤酒仍占据着主要的市场—大众喜欢它们容易入口的风味,还有那充斥着美女的广告。

  这也让加州大学酿造科学系的退休教授勒维斯担忧,怕精酿啤酒业会因为过于强调自己的小众,走进一个死胡同。“我警告过他们,不要只为那些只为啤酒而活、天天在网站上写啤酒评论的怪胎酿酒。上帝保佑他们,但这种消费群体毕竟太有限了!”

  有限,这是自然的,但这个市场也有着无限持久的生命力。布拉梅在俄罗斯河酒坊站吧台已经有六年了,曾多次感叹于精酿啤酒的魅力。曾有客人在朋友的再三推荐下,来这里尝试一种没名气的苦啤酒。“他喝了前列口便想吐掉,可是,又忍不住每天都来点一杯。”布拉梅回忆,“两个星期以后,他已经无可救药地对这种啤酒上瘾了。”